Cnues

垃圾分类进入新一轮,如何吸取教训 有序推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7年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在垃圾前端分类上投入较大,末端的分类运输处理建设滞后,即使垃圾分好类了最终也只能混合处理

    ◆缺乏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推行垃圾分类监督、考核、激励和处罚力度不够

    ◆垃圾焚烧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有机物多、水分盐分大,导致焚烧热值不够、发电量少、二次污染较大,处理由此产生的滤液和飞灰成本高

    ◆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和生活垃圾回收系统分别属于商务部门和市政部门管理,分开运行导致垃圾分类未能形成合力

    ◆日本东京废纸回收率接近80%,而其垃圾焚烧厂的废纸含量在40%~50%;我国废纸回收率不到50%,但进入垃圾场的废纸含量不足5%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7年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2000年开始,我国已有部分城市开展垃圾分类试点,但效果并不明显。部分垃圾处理企业和业内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实施新一轮垃圾分类过程中,应吸取此前试点的经验教训,可以以垃圾末端处理方式指导前端分类模式,通过废品回收和垃圾收运融合、先期实施干湿简便分类、对有毒有害垃圾进行专业处理等举措,妥善有序推行垃圾分类。

    搭建人才培养体系

    垃圾分类难在哪里

    在重庆市渝北区仙桃街道金色池塘小区,杭州益趣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世杰及其团队正用“互联网+”的方式试点垃圾分类,手机APP软件和安装在楼道中的垃圾袋分发机成为他们推广垃圾分类的利器

    该小区垃圾共分为易腐、其他、有害、可回收四类。通过下载并注册“益趣生活”APP,居民可以扫描垃圾袋分发机上的二维码免费获取垃圾袋,每个垃圾袋上都印有装什么垃圾的标识,绿色垃圾袋装蔬菜、果皮等易腐垃圾,灰色垃圾袋装纸张、灰土等其他垃圾。居民装好垃圾后,将垃圾袋投放到楼下相应的绿色和灰色垃圾桶中。对于废灯管、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以及废纸板、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可通过APP预约功能交由工作人员,通过积分兑换洗衣粉、洗洁精等奖品。

    “居民混装垃圾的生活习惯需要持续宣传才能改变,我们的APP将垃圾袋和住户绑定,通过定期清查垃圾桶、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对居民投放情况进行追踪,做得好通过积分给予奖励,做得不好的我们上门宣传,这样的精准评估可以有效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曹世杰说。

    金色池塘小区物业经理陈波告诉记者,该小区共有高层住宅23栋、住户近2200户。过去混装让垃圾桶放置处十分脏乱、异味难闻,给小区保洁带来难题,现在多数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卫生环境大为改善,很受居民欢迎。

    在广州、厦门、杭州、北京等城市,这种“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正在快速应用。

    分类收集是垃圾分类的第一个环节,与前端垃圾分类收集在主体和形式上的创新相比,末端的垃圾分类运输处理建设则显得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垃圾分类的效果。

    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被列为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2014年部分城市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但不少试点居民区,垃圾分类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混装状态。

    重庆市环卫集团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我国垃圾分类之所以效果不明显,一方面在于缺乏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推行垃圾分类监督、考核、激励和处罚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垃圾分类是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链条系统,而目前大多数城市分类垃圾运输车辆不足,仅有垃圾焚烧厂和垃圾填埋场等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易腐垃圾处理工艺设备研发滞后,即使垃圾分好类了最终也只能混合处理,“先分再混”问题突出。

    在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看来,遍及城乡的废品回收体系,大量拾荒人员、环卫工人和物业保洁员充当垃圾“分拣员”,将废纸、塑料瓶、易拉罐等价值较高的垃圾当作废品进行回收。

    “以废纸为例,日本东京废纸回收率接近80%,而其垃圾焚烧厂的废纸含量在40%50%;我国废纸回收率不到50%,但进入垃圾场的废纸含量不足5%。废塑料、易拉罐等也存在这种情况,徐海云说,由于缺乏对垃圾中废品回收的统计和研究,多数地方在垃圾前端分类上投入较大,忽视了其他环节。

    破解“先分后混”难题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垃圾分类是手段不是目的,不管垃圾在前端如何分类,垃圾最终要么被回收要么被处理。如果不匹配末端垃圾处理设施,在前端进行垃圾分类,不可避免会出现“先分后混”,难于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进而产生新的资源浪费和形式主义。

    解决“垃圾围城”,首先要解决垃圾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期印发的《“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下称《规划》)指出,截至2015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75.8万吨/日,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但是与快速增长的生活垃圾清运量相比,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仍相对不足,大部分建制镇的生活垃圾难以实现无害化处理。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三种,针对餐厨等易腐垃圾的处理技术也日益成熟。上述《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具备条件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基本建立餐厨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

    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受土地资源、环境污染和肥料过剩等影响,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专业化处理比填埋、堆肥具有更大的生态经济优势,适合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稀缺的大中城市。

    但部分垃圾处理企业介绍,由于没有按末端处理方式实施垃圾分类,给垃圾处理带来较大难题。国内垃圾焚烧龙头企业三峰环境集团副总经理唐国华说,目前我国垃圾焚烧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有机物多、水分盐分大,导致焚烧热值不够、发电量少、二次污染较大,处理由此产生的滤液和飞灰成本高。

    重庆环卫集团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厌氧消化、热电联产”工艺,投资5.7亿元于2009年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已累计处理餐厨垃圾超过220万吨,成为国内处理规模最大的餐厨垃圾处理厂。该厂通过将餐厨垃圾进行油水分离,潲水油经过酯化和酯交换等生产生物柴油,“潲水”经高温厌氧消化后产生沼气,沼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发电或生产压缩天然气(CNG)。以日处理1000吨餐厨垃圾测算,可年产生沼气2800万立方米,发电3300万度,生产生物柴油8000吨,生产CNG798万立方米,生产有机肥料2.4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由于生活垃圾未能分类,重庆市只在大型餐饮企业、企事业单位等实施分类回收餐厨垃圾,普通居民的餐厨垃圾只能被填埋或焚烧。

    徐海云等专家表示,生活垃圾中过期药品以及电池、灯管等废旧电器对环境污染最大,而主管生活垃圾的市政环卫部门缺乏处理此类垃圾的有效设施,亟待加快对有毒有害垃圾的分类处理。

    渝北区仙桃环卫所副所长谭宁均告诉记者,金色池塘小区的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好后,由市政车辆分类清运至垃圾处理厂,但对于废灯管、旧电池等有害垃圾,垃圾处理厂还无法有效处理,只能先储存,环卫部门正协调有资质的企业对这部分垃圾回收处理。

    宜分步推进垃圾分类

    受访者表示,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垃圾分类无疑会加快推进步伐。但受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尚需时日,我国垃圾处理能力也有待加强,应根据我国国情,吸取此前试点的经验教训,先易后难、有步骤地推进。

    首先,促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属于商务部门管理,生活垃圾回收系统属于市政部门管理,分开运行导致垃圾分类未能形成合力。同时,因生活水平提高、废品价格波动等原因,我国废品回收从业人员有所减少。受访者建议,可通过扶持相关废品回收企业、提高废品回收价格等举措,用经济手段扩大废品回收种类、整合回收队伍和设施。

    目前已有部分城市开始了这方面探索。20167月成立的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就将再生资源回收纳入管理职能范围,其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就是要把原有两个体系从源头投放、收运系统、处置处理末端三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实现投放站点的整合统一、作业队伍的整编、设施场地的共享等,进一步方便居民分类投放、交售废品,使不同类型垃圾得到循环、再生利用和合理处置处理。

    其次,以垃圾末端处理方式指导前端分类模式。针对未来生活垃圾主要靠焚烧,餐厨垃圾主要靠专业处理辅之以填埋的特点,先推行厨余垃圾与干垃圾“干湿分类”。重庆市环卫集团、三峰环境集团等受访企业认为,多数家庭厨房和其他房间的垃圾桶是分开的,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干垃圾分类简便易行、居民易于接受,等条件成熟后再推行垃圾精细分类。

    垃圾“干湿分类”已开始在部分城市实施。北京今年2月出台规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强制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大小桶实行干湿分离,大桶专收其他类垃圾,每天清运一次,小桶专收厨余垃圾,计划早晚各清运一次,厨余和其他类垃圾清运车都会装GPS,防止混装混运。

    受访专家和企业建议,应加强住建、环保等部门协调,对有毒有害垃圾进行明确分类,将此类垃圾纳入工业固体废物交由专业企业处理,费用由财政、居民、产品生产企业分摊。同时,针对垃圾焚烧、填埋等处理设施产生的“邻避”问题,国家可鼓励部分大城市统筹规划垃圾终端处理利用设施,加速建设集垃圾焚烧、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填埋于一体的城市垃圾综合处置产业园,实行园区内基础设施清洁化、集约化、集成化、高效化配置,降低“邻避”效应和社会稳定风险,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